财务比率的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指将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以此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常用的财务比率可分为五大类:(1)变现能力比率;(2)资产管理比率;(3)负债比率;(4)盈利能力比率;(5)市价比率。一、变现能力比率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从而可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由于短期债务的偿还要减少现金,因此在计算变现能力指标时要扣除短期负债。反映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一)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制造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这是因为处于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制造业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要与同1L平均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等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还要结合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构成情况来进行。(二)速动比率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能力是最差的,因此在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就有必要计算剔除存货后的流动比率,这就是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后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通常认为制造业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上式中的“流动资产一存货"称为速动资产。除了以上财务比率外,还应结合影响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企业偿债能力的声誉等;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等。二、资产管理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又称运营效率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效率的财务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一)营业周期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运周期的含义是将期末存货转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转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营运周期是由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所决定的。(二)存货周转率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的变现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的变现能力,一般用存货的周转率来反映。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人存货、投人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具体有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次数是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存货周转天数是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资产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但是存货周转率过高,可能说明企业存货水平过低或销售价格过高等。因此,对于存货周转率的分析,应结合企业存货的构成和销售价格情况作出恰当判断。(三)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和存货一样,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反映了企业管理应收账款方面的效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具体有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是销售收人与平均应收款余额的比值,反映了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又称为平均应收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所需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公式中的“销售收人"数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平均应收账款"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在运用这个指标时,要注意某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该指标的正确计算。这些因素主要有:(1)季节性经营;(2)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3)大量销售使用现金结算;(4)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营运周期是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最主要的指标,以下是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另外两个指标。(四)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人与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长期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则说明流动资产占用资金较多,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最终是由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所决定的。(五)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人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该指标是从总体上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值的增加。与流动资产周转率相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也是由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所决定的。三、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是指债务与资产和净资产的关系,是反映企业长期债务偿还能力的,主要指标。企业的长期债务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一个企业的长期债务偿还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与债务利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反映的,如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不同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这些关系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健全合理,获利能力是否强,从而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高低。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负债比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一)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在总资产中气多大比例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借债筹集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本着稳健原则,公式中负债既包括长期负债,也包括短期负债。这是由于从长期来看,短期负债作为一个整体,企业总是要长期占用的,可以视同长期资金来源。公式中资产总额则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不同的企业利益关系人对资产负债率的评价是不同的。债权人所关心的是债权的安全,因此认为这个指标越低越好;投资人所关心的是投资收益的高低,在资产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杠杆利益,投资人认为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企业经营者对于资产负债率的态度则比较复杂,经营者要在负债经营的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资产负债率。(二)产权比率产权比率,又称债务股权比率,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一个指标。它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说来,股东资本大于借人资本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来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三)有形净值债务率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有形净值是股东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其计算公式为: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实质上是产权比率的延伸,是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中债权人投人的资产受到股东权益韵保障程度。因为保守的观点认为无形资产不宜用来偿还债务,所以将其从股东权益中扣除。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四)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又叫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值,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公式中的“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计算得到,其中的“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人固定资产成本中的资本化利息。由于我国现行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没有单列,而是混在“财务费用"之中,外部报表使用人只好用“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来估算。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收益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在利用这个指标时应该注意到会计上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收人和费用的,这样,本期的利息费用未必就是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而本期的实际利息支出也未必是本期的利息费用;同时,本期的息税前利润与本期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也未必相等。因此已获利息倍数的使用应该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结合起来;另外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除了用以上相关项目之间的比率来反映长期偿债能力外,还应该注意一些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如经营租赁、担保责任、或有负债等。四、盈利能力比率